close

雄車站為臺鐵所轄的四座特等車站之一,未來除了花蓮車站為平面車站(跨站式車站)、臺中車站為高架車站外,高雄及臺北車站皆屬於地下車站。高雄車站臨時車站為2002年3月28日啟用,本來預計只使用八年,但截至2018年止,已使用了十六年了。高雄地下新車站之第一階段原訂於2018年9月1日啟用,然而因為機電問題,將再後延兩個月通車啟用。通車後臨時車站將會暫時保留三個多月,待新動線完成調整後,才會開始進行拆除工程。在2018年鐵路節前夕,高雄車站特別舉辦了主題訂為《高雄車站新舊傳承》的新站參訪活動,讓一般民眾可以一賭新車站的風貌。


活動隨寫
  本次參觀活動採用限量報名的方式,於活動前先行至高雄車站前站辦理報名,並繳交27元的保險費,限額僅40員。走出捷運站,隨手拍下使用十六年的高雄臨時站。

  2018年6月6日活動當天早上09:30,於高雄火車站一樓服務台辦理報到及簽名,即可以領取參訪證、便當兌換券及紀念品。

  非常充滿臺鐵風格的參訪證及紀念品,參訪證的吊帶與臺灣鐵路局工作人員的識別證吊帶相同,背面還有臺鐵便當兌換券,使用後吊帶連同證件都要繳回。紀念品則是普悠瑪造型的瓶裝水,在高雄車站的本舖也可以買得到。

  活動開始先由高雄車站站務主任-吳昌年主任介紹平交道的緊急按鈕使用方式及車輛經過平交道的注意事項,遵守的規則及相關的罰則等。現行闖越臺鐵之平交道,可處15000元以上90000元之罰鍰,並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若車輛因故卡在平交道上無法立即排除,可按下平交道上的緊急按鈕,再想辦法將車輛推離平交道,若實在無法排除就趕緊跑開。

  09:50準時離開高雄臨時車站,前往「高雄地下化展示館」。目前高雄新車站之第一階段已逐步收尾,臨時通道也即將完工,未來幾個月將由臨時通道進出高雄車站。

  高雄車站的帝冠式建築,於2002年遷至國光客運站旁邊,為了利於搬遷工程,而將後方兩側的建築體拆除。搬遷後的高雄車站訂名為「高雄願景館」,於2013年11月起更名為「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

  舊高雄車站外觀為日本宮廟的建築風格,搭配「唐博風」的屋頂,並混和洋樓的設計元素,後被稱為「帝冠式建築」。與高雄車站外觀相近的建築物,為位在愛河旁邊的「舊高雄市政廳」,現在為「高雄歷史博物館」。車站大廳前方的柱頭設有象徵埃及棕櫚的雕刻,具有美觀及強化的效果,稱之為「雀替」。

  參訪團進入館內後,首先由高雄車站的站長-上官慧珠站長說明整個高雄新車站未來的動線規劃及施工進度。原本的新車站訂於2018年9月1日啟用,然而因為機電施工問題,而必須延後兩個月,所以正式通車日將在十月以後。

  高雄車站地下站體的第一階段工程,將於2018年啟用,然而第二階段工程因牽涉到臨時站及高雄公車總站(已拆除)的因素,故全部完工時程訂於2023年。

  舊高雄車站具有桃高的大廳,其天花板設有格子狀的裝飾,四周還有小窗子以利照明,但不利於通風。早期車站大廳相當熱閙,各種叫賣聲此起彼落;臨時站落成後,站內已設有多間商店,叫賣聲完全消失,也失去了早期那濃濃的人情味。

  高雄車站的歷史,由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的館務助理-何承霖助理講解。最早的高雄車站其實是位於哈瑪星,後來因為高雄港的興起,高雄地區鹽埕一帶的交通趨近飽和,於是在大港埔地區興建新的高雄車站。此座新的高雄車站,就是現今的「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

  位於哈瑪星的高雄車站也是屏東線鐵路的起點,並設有橫跨愛河的橋樑,與臨港線鐵路、縱貫線鐵路新線形成三角線。後來屏東線鐵路高雄直通哈瑪星的路段拆除,但現今的屏東線的里程數仍然有加計通往哈瑪星的公里數(約四公里)。位於哈瑪星的高雄車站,後來改名為高雄港站,現在則更名為「舊打狗驛故事館」,可搭乘高雄輕軌前往。

  東方錶的大型時鐘,設於高雄舊車站的正門上方,車站停用後時鐘仍然保留成為歷史的文物,在時鐘旁邊的草圖為高雄車站的設計圖。

  由高雄車站的設計圖來看,原本的帝冠式建築其實規模比現在大許多,還包含了後方兩側的大型建築體。其中位於東側的是辦公空間,西側的部分為山站閘口。

  新的車站將呈十字形開展,其中中博高架橋必須先行拆除,舊的車站才能移回原處,並被新站延伸的結構所包圍。至於大家所關心的公車轉換問題,未來國道客運:阿囉哈、和欣、國光及統聯客運將被整合在車站的東側部分。高雄市市區公車將被整合在車站的西側部分。至於博愛路未來也不再直通中山路,而被車站切成站東路及站西路兩部分。

  模型的下方還有非常小的開孔,裡面設有高雄車站地下隧道及列車行駛在隧道內的情形。此模型是屬於靜態的設備,互動設備則位於車站大廳後方,當模型列車行駛至各車站,就會有該車站的介紹。

  早期高雄車站即是由此通往各個月台,意即過了此地就是付費區。高雄車站一共有四座島式月台,連通各月台都必須行走地下道,臨時站完工後使用人行天橋取代,並將舊人行地下道填平拆除。

  舊車站後方往月台方向就是被拆除之處,拆除的印記仍留在主樑上。由於拆除後留下了缺口,因此另外興建了鋼骨的結構物用以包覆此缺口,而使建築物的整體性喪失。根據館方的說法,未來舊帝冠式建築移回原處後,會再彷造原本的建築風格,將牆壁復原。

  以前要前往高雄車站搭車時,都會在高雄車站前方(中博地下道上方)看到紅鯉魚像,此雕像是1950年高雄市政府為了紀念大港埔的地名而設置的。鯉魚像原本的位置在高雄火車站前方,隨著舊車站遷移而暫時移到帝冠式建築的東側,之後會再移回新車站的廣場。

  參觀完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後,接著就要往工區移動,因此工程用的反光背心及安全帽是一定要佩戴的。由於天氣真的很熱,因此館方還貼心地為參訪者準備瓶裝水。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的安全帽,上面還印有局徽。2017年12月26日,立法院已三讀通過交通部鐵道局組織法,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將與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合併成為交通部鐵道局。鐵路之建設將由鐵道局辦理,營運單位為交通部鐵路局及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由於高雄車站現在仍然有工程在進行,因此在進入工地之前工程人員會預留五分鐘解說工安的注意事項,在參觀工地時必須全程跟隨隊伍前進,脫隊會造成危險。

  參訪團是沿著國光客站旁的南華路上行,接著從長明街前方進入高雄車站的工程範圍,前方可見的鋼構人行天橋,為聯絡恆豐街與南華路所使用。未來高雄車站完工後,將不再有前後站的分別。

  聳立在高雄車站並跨越整個站區的中博臨時高架橋,由於會影響後續工程的施作,未來勢必得拆除。鐵路地下化後車流量較大的陸橋,如:中華陸橋及民族陸橋將會保留,但民族陸橋的機車道將會拆除。

  為了因應高雄臨時車站的拆除,未來進出高雄車站的臨時車站將改由南華路進出,再轉向西穿過中博高架橋。意即表示未來的動線會較現行的方式更彎繞,直到整體工程完工為止。

  高雄新車站由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車站天井下方不規則的裝飾,係受到天后宮廟會的啟發,將廟會的燈籠與天空上的雲朵相融合。照明裝置使用LED燈,夜間時會發出白光,可以調整燈光的亮度。

  由於車站的天井採用挑高的設計,四周圍皆為開放空間,因此即使車站外很酷熱,車站內仍然相當涼爽。未來的天井上方將會種植草皮,打造類似公園的意象並成為市民休憩的場所。

  地面層往中山路方向架設臨時樓梯處,為轉乘捷運的空間,高牆上方的建築體為高雄捷運(R11)臨時車站的通風口,未來高雄車站舊站(帝冠式建築)將移回此處。左側為中博高架橋,右側為高雄車站臨時站前站,這些建築物未來都會被拆除。

  在進入地下站體前,工程人員敍述未來高雄車站的工程規劃方向,綠色的部分為今年年底將啟用的第一階段,紅色的部分是未來陸續啟用的第二階段。天井的部分也會有自行車道,並有通道與平面自行車道銜接。

  從天井的部分往下看就是車站的B1部分,此地為類似扇形的區域,也是所有轉乘路線的匯集處,由此可以轉乘台鐵及捷運,也可以轉乘市公車及國道客運(平面層)。

  從地面層聯絡B1層可以透過樓梯、電扶梯及電梯,不過電扶梯及電梯尚未通電,並沒有對外開放。高雄臨時車站最為人詬病的就是電扶梯常常故障,希望未來新站啟用時能改善。

  高雄車站的主體結構是位在原高雄車站的南側,即第一月台與第二月台間,待臨時線的第三至第五月台拆除後,才會進行北半部的開發工程。也就是未來若高速鐵路要進高雄車站,就必須使用北半部的空間,但可能性不大。

  裝配中的地下一層(B1層),以中山路、帝冠式車站及博愛路為中軸,切成東西兩個對稱的部分:臺鐵東售票口及臺鐵西售票口。東售票口為列車一至七車所使用,西售票口為列車八到十五車所使用。高雄捷運轉乘區在高雄車站的中軸上,可以由地面層透過電梯及電扶梯前往,或從B1南側、月台層上直接轉換。

  售票區的入口為同樣為弧形的結構,搭配弧形的落地窗及電動門,踏入此地逐漸感受到新建築的氣息。售票處內開始為室內空間,由於空調還未開啟使用,因此相當悶熱。

  高雄新車站的售票窗口可以分成兩邊,因此每個區域的售票窗口都不大,但都有配置高度比較低的愛心窗口,以供行動不便或使用輪椅的人士使用。目前臺鐵已陸續走黑色風格,各資訊看板都整合在黑色的區塊內。

  進入臺鐵西售票區入口後,左側為人工售票窗口,右側為電子自動售票機,未來應該會放置多功能對號列車售票機。位於人工售票窗口及電子自動售票機之間的通道即為付費區出入口,上方有大型電子看板,不過上方的月台號碼有錯誤,之後會做修正。電子看板下方就是驗票區,左側為補票窗口及人工驗票閘門,右側的空間則是自動閘門的設置處。

  車站內的月台動線為黑色,其他動線為白色,轉乘動線則為黃色。車站付費區內設有哺集乳室、洗手間、身障人士專用洗手間及穆期林禱告室。付費區內右轉為第一月台,左轉為第二月台。

  通往月台層的通道有兩條電扶梯及樓梯,大件行李或行動不便者可以使用電梯,由於樓梯被兩條電扶梯所包圍,考量月台寬度的情形下樓梯會很狹窄。

  高雄車站的月台在地下化後,由四座島式月台變成兩座島式月台,每座月台共有兩座軌道,共四股軌道。新型的旅客資訊系統(PIDS)未來最多可以顯示兩個班次,第三欄位顯示列車位置及相關訊息,政令宣導等。

  軌道的部分採用折衷於傳統石碴軌道及版式軌道間的直結軌道,可以省下施工的成本又能減少養護的人力,但噪音仍然較傳統的石碴軌道大,因此水泥枕木與混凝土道床間必須放置彈性材料(墊片)以增加彈性。

  電車線的懸臂組與台北地下化相同,為了因應地下化的淨空,電車線系統高度降至60公分左右,而且不再設有止風線。電車線系統上方可以見到的長條鐵板為導水板,可以避免隧道內滲水滴到電車線。因地下化區間的淨空較不足,施工較為困難,為了延長接觸線的壽命,減少變電站的跳脫,因此使用雙接觸線型式。

  就地下化車站而言,高雄車站的月台其實已經算蠻寬的,行車室邊緣距離月台邊線還有一段距離;但若上下車的人潮太多,仍然會顯得擁擠,因此儘量避免在行車室附近候車。

  高雄地下化車站內設有兩座島式月台及四股軌道,其中兩股為東正線及西正線,另外兩股為東副正線及西副正線,位於1A及2B月台旁。未來改點後高雄車站可能會變中途站,而不再成為發車的終點或起點車站。

  高雄車站地下化的電車線系統已經在2018年5月22日開始進行送電,意即車站內的所有電車線系統都帶有25KV的高壓電,站內各處有貼有相關標示及告示,提醒施工人員注意。

  參訪結束後根據站方原本的安排,參訪團將沿著新設置的臨時通道離開工區,回到高雄車站臨時站前站。然而因臨時通道仍然有許多雜物未去除,只好再繞回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繳交安全帽及反光背心,再回到車站內憑券領取台鐵八角便當一個。搭火車旅行時,就是要享受台鐵便當才對味。


後記
  據工程人員的說法,考量台鐵列車的多樣性,高雄車站月台層將暫時不會安裝月台門。但因係屬地下車站,列車進站時活塞效應增大,當月台警示燈閃爍時表示列車進站,乘客都必須退到月台邊線後方以策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CSWOA 的頭像
    ACSWOA

    隨筆.隨想

    ACSW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